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(记者 刘文文)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国铁集团”)获悉,截至12月2日,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迎来两周年,运输安全保持稳定,累计发送旅客2420万人次,其中老挝段374万人次;发送货物2910万吨,其中跨境货物超600万吨,黄金大通道效应日益凸显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近日,“澜沧号”动车组行驶在老挝境内。 杨永全 摄
国铁集团国际部负责人介绍,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,客运量质齐升,深受民众青睐。国内段,日均开行旅客列车51列,单日最高发送旅客8.3万人次,累计发送旅客2046万人次。老挝段,日均开行旅客列车由开通初期的4列增至目前的10列,普速旅客列车扩编为10辆以上,单日最高发送旅客10197人次,累计发送旅客374万人次。中老铁路今年4月13日起开行国际旅客列车,实现昆明老挝当日通达,已累计发送72个国家和地区的9.5万名跨境旅客。中老铁路全线每月旅客发送量由开通初期的60多万人次增至目前的110多万人次。
上述负责人介绍,中老两国铁路部门加强货物运输组织,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的14列;拓展跨境货运产品,开行定点、定时、定线、定车次的中老铁路“澜湄快线”国际货物列车达400列,货物运输辐射老挝、泰国、越南、缅甸等12个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和国内31个省(区、市)主要城市。

上述负责人还说,中老两国铁路部门积极与两国旅游部门合作,在昆明和万象间开通了多条旅游线路。据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统计,今年1月至9月前往老挝旅游的外国游客达到240万人次,同比增长285%。中老铁路加速了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的流动,跨境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橡胶、化肥、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、光伏、通信、汽车等2700多种,有效带动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、磨丁经济特区等经济园区发展,促进了沿线各类产业扩能升级和国际经贸往来。(完)
中新社长沙12月2日电 (向一鹏)12月1日,中国工程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《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南研究院协议》,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南研究院揭牌。
根据上述协议,中国工程院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按照“院地共建、地方为主”的原则共建湖南研究院,以发挥院士作用为核心,组织开展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大工程科技咨询调研、技术攻关、决策咨询、学术交流合作、人才培养等工作,探索建立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平台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
该协议的亮点有:促进院士专家科技成果在湘转化方面,推动湖南省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、企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所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,完善工程院的科技成果在湘转移转化机制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;发现和培育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方面,帮助湖南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。
建立完善“三大资源数据库”方面,建立院士信息、重大项目和优质成果三类数据库,为重大战略规划、公共创新服务、技术研发、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撑。
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、院长李晓红表示,将进一步聚焦湖南在落实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,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,为湖南提供战略咨询。同时,在支持湖南构建国家科创中心、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、湘籍院士参与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、开展务实合作,助力湖南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据了解,湖南省52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中,中国工程院院士占四分之三;湖南牵头组建17家全国(国家)重点实验室中,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的有5个。目前,在湘中国工程院院士达33人,占该省“两院”院士的77%。(完) 【编辑:叶攀】